企業文化 .Culture
本網訊 在供應鏈公司,提到貿易部部長王凱,同事們總會給予兩字評價“靠譜”。今年7月,王凱被評為西能集團2023-2025年度“模范黨員”。大家伙兒都覺得:這獎,他拿得實!從跨境貿易闖新路,到保供穩鏈顯擔當,王凱用一股子黨員的實在勁兒,把“靠譜”倆字刻在了崗位上。

王凱(左二)在陜西華鉬實業工廠考察
還記得那個特殊時期,城市按下暫停鍵,供應鏈公司的打印機仍在運轉,王凱緊盯屏幕,桌上文件堆積如山,唯有一張通行證異常醒目。打印紙用光,他請求領導連發三次發朋友圈求援,輾轉半個貴陽市后獲援一盒A4紙;墨盒耗盡,他拆下來搖了一次又一次。在日復一日的緊張和忙碌中,供應鏈9月的原料采購工作全部落定。這份執拗的“功夫”,是王凱十二年西能征途的底色。
敢闖:在“新藍海”里蹚出穩路子
2019年1月,西南能礦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,業務團隊三人相繼離職,他獨當一面、自力更生,從俄羅斯銻金礦到秘魯銻銀礦,從南非鉻礦到加蓬錳礦,硬是憑著一股韌勁,在幾年間實現了銻礦、鉻礦、錳礦進口業務的穩步增長。
2024年初,國際形勢波譎云詭,貿易壁壘高企,挑戰前所未有。面對復雜嚴峻的環境,王凱沒有退縮。他深入學習領會國家“推動外貿創新發展”和貴州省“富礦精開”戰略部署要求,以敏銳性洞察機遇,強調“風險要防范,機遇更要抓住”。
王凱帶領團隊將目光鎖定在鉬精礦進口及轉口貿易這片“新藍海”。然而,國際規則復雜、匯率風險難測、客戶網絡空白,每一步都充滿未知。他積極協調國內外供應商與客戶,以創新思維推動與交通銀行貴州省分行深化戰略合作,大膽創新結算方式——大力拓展跨境人民幣結算渠道,有效規避了匯率波動風險,顯著降低了交易與匯兌成本,拓寬了融資路徑。
辛勤耕耘終結碩果。2024年,王凱團隊交出了一份令人矚目的成績單:鉬精礦進出口額約1.7億美元,同比激增3230%,公司保稅物流業務在貴陽綜保區的占比躍升至40%,助力公司成功入選“貴州省重點進出口企業”名單。這份亮眼的成績,不僅是供應鏈公司業務的重大突破,更是集團服務貴州外貿高質量發展的有力實踐,贏得了省商務廳、海關及相關金融機構的高度認可。
能扛:保供穩鏈顯擔當
如果說開拓新業務展現了王凱的“闖勁”,那么2024年應對接踵而至的供應鏈危機,則充分展現了他作為一名共產黨員的“韌勁”和服務大局的強烈使命感。
臺風“梅根”導致關鍵錳礦斷供,全球價格飛漲;鋅焙砂資源極度緊缺,采購競爭白熱化;原料采購資金長期高企,公司現金流承壓……多重壓力疊加,供應鏈安全岌岌可危。
“保供就是保生產,保生產就是保集團大局。”王凱深感責任重于泰山,將保障兄弟單位穩定生產視為最緊迫的任務。當能礦錳業啟用生產成本更低的“兩礦法”時,王凱第一時間挺身而出,帶隊奔赴湖南、金沙等地,多方奔走協調,緊急落實煤炭和氧化錳礦粉資源。全年采購加蓬籽錳礦近7000噸、氧化錳礦粉9500余噸,為生產線提供了堅實的保障。
面對鋅焙砂采購困局,王凱帶領團隊扎根市場最前線,密集走訪工廠和貿易商。在資源極度緊張的情況下,他積極采用“長協鎖定+線上詢比”組合采購模式,全年采購鋅焙砂約3.2萬金屬噸,有效保障了西能鋅業的生產需求,同時銷售鋅錠約2.93萬噸。在原料價格異常波動、資金壓力巨大的背景下,王凱和團隊以專業的素養和忘我的付出,為集團核心產業的供應鏈安全筑起了一道堅固的防線。
2013年,王凱初入西能,這位國際貿易畢業生經歷了新三板上市支援、黨群工作等“跨界”,也曾失落,也曾迷茫,但他最終將“組織需要處,就是陣地所在”的信念刻入心底,在每一次看似“錯位”的崗位上苦練內功,“哪里需要,就在哪里扎根。”
時至今年,王凱已在西能集團工作十二載。光陰流轉,磨平了行李箱的輪轂,斑駁了筆記本的封面,也磨礪出一名共產黨員的純粹本色。重回貿易崗位,王凱將自己牢牢鉚在供應鏈的關鍵節點,打印機依舊在辦公桌角落待命,封皮卷邊的筆記本里又添了新頁。當下一場風浪襲來,他依然會抓起車鑰匙奔赴遠方——供應鏈上的鉚釘,從未松動分毫。(通訊員:姚星宇;編輯:秦理茂;二審:路艷寧;三審:肖 玲)



